岐江河的啟迪
責任編輯:程廣勇 來源:中山市第二法院 發布日期:2013-12-02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一個“新中山人”喜歡上了穿越中山西城的那條小小的岐江河。為什么喜歡岐江河,似乎自己也說不清楚。我來自北方浩瀚的平原,年輕的人生經歷中,也見過不少“強悍”的水流,如穿越吉林市的松花江、跨越蘭州城的黃河、橫亙廣州市的珠江、奔騰惠州市的東江……,作為點綴城市的水流,他們無不貴族般的富麗與堂皇,氣勢磅礴,威風凜凜。而岐江河不同,她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更無出身豪門的炫耀,她有如江南女子般婉約恬靜,秀氣地徜徉于街道、古屋,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我總覺得岐江河的這種純純的淡泊正契合了中山這座美麗的小城,相得益彰間映射了中山的與眾不同——才氣而不驕奢,靈秀而不浮躁,清純而不失典雅,如小家碧玉般清透可人。
據史料記載,岐江河全長39公里,貫穿了中山市城區和11個鎮區,平均河面寬約150米,具有灌溉、調蓄洪水、排澇、納污、城市景觀及通航的功能。上世紀60年代,岐江河水還可作飲用水,所以岐江河也叫做中山的母親河。曾經,岐江河也因為人們的環保意識沒有跟得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進而污染嚴重。近年來,中山市啟動了岐江河“一河兩岸”整治改造工程,通過把城市建設、市政規劃、城市道路建設等相結合,對河道兩岸進行了統一規劃及綠化美化處理。現如今,岐江河就宛如少女柳腰上一條細細的玉帶,蜿蜒纏繞于中山小城,清澈沉靜地奔向夢中的海洋。她的兩岸,綠樹成蔭,岸堤整潔;她的上方,橫跨著近10座風格迥異的橋梁,入夜時分便霓虹閃爍;她的鄰近,有知名的孫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紀念館,有見證中山歷史發展的煙墩山脈和明代萬歷三十六年創建的阜峰文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輝相映,魅力獨俱,成為岐江河畔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每“有朋自遠方來”,我都“不亦樂乎”地帶著他們或夜游岐江河,或慵懶地在岐江河公園坐上半天,一品清遠幽深的禪趣和與世無爭的寧靜。有幾次,漫步于岐江河兩畔,心境宛如落日的清寧,岐江河以她暗雅如蘭的幽邃深長與我共語,陪我“歡樂趣,離別苦”。我與她訴說“人生幾何”的瀟灑,與她傾心“相思渺無畔”的凄清,與她共飲“一杯愁緒”,和她望斷“燈火闌珊”。岐江河的低調與斂靜告訴我,安靜并非彰顯軟弱,低調并非源于貧賤,有求皆苦,無求乃樂,倘若心性淡然,隨緣自在,那諸多的苦惱,也就如天上的白云隨風而散了。當今社會,誘惑頗多。作為一名國家工作人員和法律工作者,必須要自己管住自己,自己戰勝自己,始終嚴格要求自己,“慎初”、“慎薇”、“慎欲”、“慎友”,常思貪欲之禍,常懷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和淡泊的心境,唯如此,才能為自己平凡的生命寫下深沉的一筆。領悟此境,世間萬千風景,處處皆菩提。這是岐江河給予我的啟迪。
